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玛利亚·扎哈罗娃新闻发布会,莫斯科,2025年3月13日

405-13-03-2025

目  录

 

  1. 关于乌克兰危机
  2. 关于布恰摆拍事件三周年

摘自答记者问:

  1. 关于俄罗斯使用否决权
  2. 关于美国对台政策
  3. 关于优化俄中两国的签证制度

 

 

关于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武装分子针对我国平民和民用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活动从未停息。

3月11日凌晨,乌军使用无人机对包括莫斯科州在内的多个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袭击。据俄罗斯国防部通报,防空部队值班火器共击落343架无人机。在库尔斯克州空域击落的数量最多——达126架,其中,在库尔斯克核电站附近拦截6架无人机。共有91架无人机对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发动袭击,其余无人机在布良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梁赞州、卡卢加州、利佩茨克州、奥廖尔州、沃罗涅日州和下诺夫哥罗德州上空被摧毁。袭击目标包括居民楼、社会机构、交通和民用基础设施。只有恐怖分子才会实施此类行径。

遗憾的是,此次袭击造成多名人员伤亡。无人机残骸坠落在多莫杰多沃“米拉托尔格”公司停车场,导致3名员工死亡。还有2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室儿童权利专员利沃娃·别洛娃称,莫斯科州有3名儿童受伤,其中2名未满三岁。我们的网站发布了俄罗斯外交部关于班德拉分子(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实施骇人听闻的野蛮行径的详细声明。

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3月6日以来,戈尔洛夫卡市因炮击和爆炸物袭击造成至少17名平民受伤,其中包括一名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工作人员。

3月9日,为实现最大杀伤效果,乌军使用配备集束弹头的两枚“海马斯”火箭弹袭击了赫尔松州大科帕尼村集贸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停止(实际上是暂时中断)向基辅当局提供远程火箭炮的侦察数据期间,由法国通讯卫星公司(Eutelsat)负责指示目标跟踪,法国CSO-3侦察卫星实施制导。此次野蛮袭击发生时,市场内有数十名平民。袭击共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15岁少年,至少7人受伤,包括遭到二次炮击的急救医生和救护车司机。多栋建筑和多辆汽车受损,一辆救护车被摧毁。3月10日凌晨,在大列佩季哈镇,乌军再次使用无人机袭击了一辆救护车,该车及其贵重医疗设备全被摧毁,但医护人员幸免于难。

3月10日夜间,乌军袭击了库尔斯克州别拉亚村多布雷尼亚购物中心,造成5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包括四名13至14岁青少年。3月1日,乌军恐怖分子袭击了科济列夫卡村饲料加工厂,导致4名员工死亡,2人受伤。

3月8日、10日,乌军无人机对别尔哥罗德州民用车辆和居民区发动了袭击,导致1人死亡,6人受伤。3月9日,舍别基诺市一名平民触发“铃铛”地雷受伤。3月11日,一架无人机投掷爆炸物致该市一名男子死亡。别尔哥罗德州其他地区车辆和民用住宅也遭到无人机袭击,导致6人受伤。毫无疑问,每个获知这些信息且具备基本判断力的人都清楚,这些针对平民的袭击均是蓄意而为。

3月7日,扎波罗热州卡缅卡第聂伯罗夫斯卡亚市一所幼儿园遭到敌方无人机袭击,所幸当时所有儿童已离园,未造成伤亡。

在库尔斯克州被解放的居民点切尔卡斯科耶波列奇诺耶,俄军战士发现多具遭乌军残酷杀害的平民遗体,遇难者多为退休人员。俄军战士目睹的“场景”令人深感震惊。试问那些自诩“人权卫士”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你们声称关心平民命运、心系儿童却不知如何施救,你们举着标语游行、在社交网络发文、发起各种话题标签——难道对此视而不见?或是明知真相却刻意回避?如今已无处可避。

探究基辅当局近日疯狂行径的根源,我们完全清楚:由于战场上每日遭受重大损失,基辅新纳粹政权妄图通过恐怖主义手段展示其“强势的”谈判立场,实则暴露了其脆弱不堪和陷入穷途末路的本质。

俄罗斯法院将继续对乌克兰新纳粹分子和雇佣兵判处刑罚:

英国公民J.安德森,自2024年11月中旬以来在库尔斯克州针对平民实施犯罪,被判处19年监禁;

乌军第44独立机械化旅第64独立步兵营武装分子I.弗尔列特、U.扎多日内、U.瑟琴科和U.哈尤克,2024年9月10日被俄军俘获,因在库尔斯克州实施恐怖活动被判处17年监禁。经调查,该三名恐怖分子曾阻挠平民撤离并多次向居民射击。

曾为乌军作战的美国雇佣兵B.C.里德,被判14年监禁(缺席审判)。乌军第24独立机械化旅旅长I.戈利舍甫斯基,因2024年1月下令使用无人机袭击戈尔洛夫卡市公务车辆,致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两名办案人员死亡,被判处21年监禁。

第24“艾达尔”独立突击营(被俄联邦认定为恐怖组织)武装分子О.多加,2024年8月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被捕,因2023年6至8月炮击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居民点,被判处12年监禁。

俄罗斯执法机关将继续追究乌克兰纳粹分子和外国雇佣兵所犯战争罪及其他罪行的刑事责任。

在美国企图将援乌军费负担转嫁给欧洲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今年3月4日向欧盟各国领导人发送公开信,提出了所谓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立新的金融机制,允许从欧盟预算中划拨最高1500亿欧元贷款,用于军备采购;取消《稳定与增长公约》对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上限的约束,用于扩大军费开支;将原用于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欧盟结构性基金转投军事化项目;欧洲投资银行加大对欧盟防务需求的融资参与力度。

冯德莱恩宣称该“计划”将调动近8000亿欧元投入防务领域,这实质上是在欧洲大陆煽动战火。这位鼓吹大规模战争的政客颠倒黑白,声称实施该“计划”有助于欧洲进入“安全繁荣新时代”,并能促进“乌克兰的自由和独立”。

我们不禁怀疑,这些政客是否生活在与现实隔绝的另一个世界——他们从不观察外面的实情,只沉溺于自己炮制的虚假信息之中。但是,只有那些失去正常经济运转能力的国家,才会积极推行军事化。这在历史上通常被称为挑唆战争。

除了笼统的结论之外,该计划对支撑欧洲军事化的庞大资金来源避而不谈。不过,专家们普遍指出,欧盟必将大幅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布鲁塞尔官僚们朝着“抵御俄罗斯威胁”这一虚幻目标(因为这是基于恐俄症和反俄歇斯底里情绪臆想出来的),将会把欧洲引向何种深渊。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冯德莱恩的“愚蠢”的军事化思想。就在该倡议公布前夕,多个欧盟成员国否决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的提案,她提出了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向乌克兰提供200亿欧元军援的新“一揽子计划”。

实质上,欧盟正从一个经济联盟蜕变为军事化组织,俨然成为北约的分支机构,干起了公然盗窃的勾当。

欧盟应当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在哪里?应对欧盟国家经济、工业、科技危机的方案在哪里?这些都没有。只有巨额的军事化开支计划,却不知道如何去筹集。

与此同时,乌军逃兵现象愈演愈烈,在公开资料中会经常看到这些信息。根据乌内务部数据,与特别军事行动第一年相比,2024年擅自离队案例数量增长了7倍,逃兵数量增长了11倍。具体数据如下:2022年临阵逃脱3214人,擅离职守6183人;202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3209人和66240人。这只是官方数据,据专家估计,实际“逃跑”人数超15万,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仅2025年1至2月就有35738名逃兵。原因显而易见:士兵们终于认清被基辅当局、泽连斯基及所谓“西方自由民主”(实为独裁体制)欺骗、利用的现实,而当初许诺“泽连斯基的光明未来”的人,如今正将他们推向死亡。

在此背景下,乌当局加快了征召18-24岁青年“自愿”入伍的步伐。首批签订服役合同的人们已经宣誓,他们将被送往第10山地突击旅服役。山地突击旅意味着什么?这些青年不是负责操作无人机或电脑,不会被分配至医疗站或负责统计战损——他们踏入的是死亡陷阱,充当下一批泽连斯基“肉搏战”中无谓牺牲的祭品。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M.V.萨夫拉索夫称,目前正在制定一项法案,拟将兵役登记年龄降至14岁,方案70%的内容已经起草完毕。这堪称“泽连斯基版希特勒青年团”。根据该文件,兵役机关将与中学班主任“合作”,专门获取和登记体能达标学生的信息。引诱青少年落入血腥陷阱的,正是那些不惜牺牲本国儿童(不仅是未成年人,甚至是新生儿)、鼓吹变性手术、使用“它”来称呼孩子、设立中间性别的西方政权。他们自己都丧失了人格,又怎会怜悯乌克兰民众及其子女?他们会把体能较差的人培养成战车驾驶员,把女孩子分配到分析中心或者医疗和炊事单位。

乌克兰社交媒体上,强征女性入伍的话题受到热议。那些非政府组织、国际妇女权益保护机构去哪了?难道对乌克兰现状漠不关心?据说,很多孕妇、残疾妇女和临近退休的女性都收到了征兵传票。鉴于基辅当局屠戮同胞的疯狂行径,如果这些消息属实,也不足为奇。

在乌克兰境内,“乌克兰东正教”的支持者通过暴力占领教堂并掠夺财产的行为有增无减,神职人员和教徒遭到迫害。

据媒体报道,2025年初以来,布科维纳地区召开了多次非法会议,将乌克兰东正教的16个教区交由“自主教会”控制。切尔诺夫策州仓促办理了管辖权变更手续,为乌克兰东正教的宗教团体非法登记了13份“章程”。我记得,美国国务院多年来撰写和发布宗教和信仰自由报告、为各国评定等级和“成绩单”,但正如该州文化局局长E.博德纳尔公开指出的那样,乌克兰当局从不核实乌克兰东正教支持者行动的合法性,没有人去核实此类会议是否召开以及作出了哪些决议。

今年3月6日还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事件,“乌克兰东正教”的信徒们趁切尔诺夫策州斯托罗日涅茨克区62岁的乌克兰东正教大司祭V.科瓦利丘克突发心梗住院(此前,乌克兰安全局对其住所进行搜查引发了梗塞前综合征)之机,在警方协助下武力抢占了科马罗夫齐村圣母安息教堂。这哪里是教会分裂?分裂本属于内部理念分歧,而这会导致乌克兰正统信仰的系统性灭绝。

3月5日,以鉴定基辅洞窟修道院远、近洞穴圣徒干尸的“历史科学价值”为由,乌克兰文化部下令成立核查委员会(5月30日前完成)。我认为,此举比布尔加科夫小说更荒诞离奇。这项工作的成果被事先列为机密。这种“圣骸清点”工作暴露出当局道德沦丧,深陷无神论泥潭、肆意践踏信徒感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与欧安组织秘书长会谈后鲜明指出,西方幕后势力纵容基辅政权做出荒诞之举和犯罪行径,表明他们除撒旦外已无任何信仰。

今年3月8日,这种亵渎行为就遭到了天谴:当局强占的基辅洞窟修道院诸圣堂穹顶十字架险些掉落。许多乌克兰人将此视为不祥之兆,在社交网络上进行解读,认为这是对泽连斯基政权背叛正统信仰和乌军“战争罪孽”发出的警告。就把这个问题留给那些研究神学和形而上学的人们解释吧,我们无意介入神学讨论,但事件本身需要政治、道德和历史评判。

信徒们还记得,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前一个半月,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十字架掉了下来。当时,乌克兰文化部和“东正教”伪主教А.洛蒂什为平息舆论,慌忙将其归咎于“俄军炮击震动”。但与此同时,官员们极力掩饰并辩解说教堂“亟需整体修缮”。耐人寻味的是,2023年至2024年间,分裂主义分子竟在此为1708年因叛国罪被俄罗斯东正教革除教籍的I.马泽帕举行了“追思仪式”。

上述事实再次证实,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实现乌克兰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并消除来自其领土的威胁十分必要。俄罗斯势必达成特别军事行动的所有目标。

返回目录

 

关于布恰摆拍事件三周年

 

那场血腥的布恰摆拍事件,如今又迎来一个周年纪念。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级官员已多次就该事件表明立场。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经常与外国同行及国际组织代表谈论此事,每次发布会上,我们都会提及相关情况。

4月3日是泽连斯基政权及其西方支持者在基辅州布恰居民点自导自演惨剧的三周年纪念日。当时,他们仓促炮制了所谓的“俄军大规模屠杀当地居民”的虚假故事。

尽管这场挑衅明显经过精心策划,但所有西方媒体与政客仍大肆传播。这也成了他们拒绝谈判、拒绝以任何和平方式缓和复杂局势、拒绝寻求政治解决方案的借口。北约、欧盟及整个“布鲁塞尔集团”都在叫嚣,认为只有战争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俄方多次提供详实证据驳斥这一谎言,而乌克兰及其西方幕后操纵者至今未能拿出任何针对俄罗斯的指控证据。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纵容基辅政权的行为,完全违背了《联合国宪章》中保持中立、公正的原则,令人无法接受。

为揭示真相,俄罗斯侦查机关需要更多有关布恰事件的信息。我们深知,基辅当局不会自揭老底,不会将自己血腥的嫁祸行为公之于众。2022年以来,我们已多次向联合国秘书处发出呼吁。

我记得,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至少三次当面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出调查请求,并呼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F.图尔克协助获取相关数据。

特别是在2024年9月,我们通过俄罗斯常驻纽约代表团向联合国官员转交了俄罗斯调查委员会与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联合提出调查布恰事件的请求。并特别指出,只有提供更多的信息,才能查明真相、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受害者权益。2025年1月,我们再次敦促联合国对这一请求作出回应。

尽管如此,在这三年里,我们从联合国秘书处那里得到的除了搪塞推托、“支支吾吾”和“您也都知道......”的话语之外,一无所获。很显然,这也证实,他们,包括联合国官员都心知肚明,只是无法坦言而已。

同样,我们要求联合国秘书处督促乌方提供此次事件的遇难者名单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

早在2022年9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乌克兰问题会议上,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公开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该诉求,此后,拉夫罗夫几乎在每次会晤或电话交谈中都会向古特雷斯提出这一请求,但这些努力未能奏效。

2023年10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C.迪雅里克称,他不知道基辅政权为何不向莫斯科提交遇难者名单,也不知道是否还打算提交这份名单,更不知道乌克兰遇到了什么样的阻碍。

2025年2月初,古特雷斯会见俄罗斯常驻纽约代表团时再次婉拒俄方,并坦言其手中并无布恰悲剧的遇难者名单。

显然,这份名单根本不存在——因为整场惨剧本就是自导自演的闹剧。也就是说,策划者除了空洞指控外,拿不出任何证据。令人震惊的是,全球数百家媒体当年都传播了这场冷血、恐怖、血腥的嫁祸行为。不知他们是有意为之,还是遭人利用?即便最初被蒙蔽了,这三年间也没有人阻止他们展开调查,但他们始终无动于衷。

我们再次要求联合国秘书处停止包庇乌方利用布恰事件诋毁我国声誉的行径,彻查悲剧真相,准确认定基辅政权实施犯罪行为的责任人。

返回目录

 

摘自答记者问:

问:西方多次指责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时滥用否决权。您能否提供数据,说明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使用否决权的次数,以及美国、法国和英国“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的次数?

答:在提供数据之前,我想说的是:这不仅仅关系到统计数据和事实,我们必须了解其内在机制。一些曾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美国外交官以及任驻外代表的美国政客(包括政治学家和分析师)在回忆录中表示,他们有时会故意挑动其他国家(主要是我国)“否决”明知“不可通过”的材料,以制造使用否决权的统计数据。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展开详细讲述。

首先,让我们以1991年的数据为例。自这一历史阶段以来,俄罗斯共使用否决权39次。同期,美国使用了22次,中国使用了18次。而英国和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另外两个常任理事国)在过去的34年中从未正式使用过否决权。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关注细节,因为“魔鬼藏在细节里”。

在理解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应当牢记,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当前的架构,西方国家能够使用所谓的“隐性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七条第三项,关于非程序事项的决定,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西方国家的代表,包括他们的盟国,实际上在安理会中拥有数量优势。这使他们能够封锁任何他们自己不喜欢的倡议,同时不需要行使否决权(只需要多数反对即可)。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控制倡议获得的赞同票低于要求票数即可。

关键的一点是,我国一贯认为,否决权不是一种特权,而是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这种机制能够激励、推动和鼓舞其成员寻求妥协。这正是否决权的设计初衷——类似于“信号灯”,向国际社会表明未能达成协议,有必要回到谈判桌,继续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进行妥协并达成一致意见。莫斯科充分理解自身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肩负的责任,始终并将继续慎重使用否决权:只在极端情况下使用,并坚决支持制定面向长久的公平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以今年2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审议美国关于乌克兰周边局势的决议草案为例。华盛顿提交了一份简短的文案,呼吁早日长期解决冲突——这一点至关重要——其中也没有指责俄罗斯。然而,欧盟和英国就像当天早些时候在联合国大会上所做的那样,试图在文案中增加一些脱离现实的表述,指责俄罗斯并选择性地引用《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俄罗斯被迫投下反对票,不能让这项从总体上看具有建设性的倡议演变成一份令人无法接受的反俄文件,因为这样的文件会延缓危机的解决,这与最初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时的表述(推动解决危机)背道而驰。

在我看来,所有关于否决权统计数字的讨论都不应掩盖一个关键的问题,即一些已通过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并未被遵守。

让我解释一下具体情况。您可以看看西方主流媒体(在西方分析师的引导下)是多么关注俄罗斯“否决”了多少提案,俄罗斯“搁置”了多少决议草案。为什么他们不以同样严谨的态度去“深挖”那些已经通过的(无论是一致通过,还是多数支持而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数量,以及这些决议中有多少没有得到落实、正在被搁置,或者被歪曲执行呢?还有一些决议并未用作行动指南,而按照其文本要求,全世界都应执行。那些投了赞成票的国家(有时甚至是这些决议的起草国),其行为却与他们所投票支持、参与制定的文件的精神和文字表述完全相反。然而,没有人关注这些,也没有人给出相关统计数据。

如果您问有没有具体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明斯克协议。明斯克协议通过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审议,但是那些参与制定2015年协议的国家,或者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为该文件举手支持的国家,在决议通过后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行动(并非间接违反,而是直接阻碍其实施)。

后来人们发现,参与制定明斯克协议的国家(包括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也是明斯克协议的担保国,误导了国际社会。正如当时参与明斯克进程的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所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执行这些协议——无论明斯克协议是否通过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审议。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要进行调查,就应该全面调查: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某种关于统计数据、滥用国际法、程序漏洞的问题,也不能仅仅关注联合国机构明显需要进行改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考量,看看目前存在哪些无法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或统计数据调整而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破坏性思维,也关乎一些人将联合国和国际法视为实现自身私立并为全球造成“战略失败”的工具,而非致力于探寻和解方案。

返回目录

 

问:最近,美国国务院在其官网上对有关台湾的事实性情况说明进行了“更新”,删除了之前关于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作为俄罗斯外交部的官方发言人,您对此有何评论?

答:作为俄罗斯外交部的官方发言人,我首先想指出的是,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性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始终不变。这一立场也多次在最高层面得到确认。我再重申一次。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此外,我想提醒的是,莫斯科和北京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始终相互支持,在安全领域密切合作。

至于您所提到的行动,美国人公然违反了国际法,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及其盟友与台湾签订新的军售合同,在不同层面加强与台湾地区的政治联系。但他们这样做并非为了合作,而是为了在该地区制造紧张情绪,进而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施压。这种做法和理念与美国此前在涉及中国该地区问题上所做出的承诺相悖,相应地,也助长了分裂主义情绪。

返回目录

 

问:上周,中国驻俄使馆临时代办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正致力于进一步优化签证制度。据俄罗斯外交部评估,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是什么阻碍了为两国公民互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游客能否实现赴华免签?

答:我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

目前,根据2000年2月29日签署的政府间协议,俄罗斯和中国游客已经可以以旅行团的形式免签旅行。2024年,超过100万人享受了这一便利,其中包括56.7万名中国游客和46.8万名俄罗斯游客。比例几乎是各占50%,中国游客人数可能稍微多一点。但这些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对上述协议进行修订开展工作,目的是为两国公民互访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在俄中人文合作委员会旅游合作分委会的框架内,发展双边在该领域的合作始终是关注的重点。

两国领导层也一直围绕该问题进行交流。因为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满足人们游览两国、旅行的愿望,还要推动人们相互了解,毕竟两国是邻国(从接壤长度来看,中国在俄罗斯所有邻国中位居第二),在经商、合作、互动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我们与中国伙伴就逐步放宽互访签证制度这一问题保持着定期对话。

两国正成功实施201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便利公民往来的协议》,该协定简化了签证办理的程序,还包括了一份关于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009年)和澳门特别行政区(2012年)签署的互免签证要求的协定。

中国已被列入特别清单,其公民只需提供酒店或其他住宿场所的预订证明(相关信息收录在统一的星级酒店、滑雪道和海滩登记册中),就可以获得有效期长达6个月的多次旅游签证。

此外,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单次入境电子签证,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为60天。持有该签证的外国公民有权在俄罗斯境内以访客、商务人士、游客、活动参与者(科学、文化、政治、经济和体育活动)的身份停留16天。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修订俄罗斯法律,将单次入境电子签证的有效期从60天延长至120天,将外国公民凭电子签证在俄罗斯的停留期限从16天延长至30天。

我们将根据现有协议的实施经验和成果,与中国伙伴在这一领域保持协作。这项工作不会停止,我们每天都在稳步推进。

返回目录


Additional materials

  • Photos

Photo album

1 of 1 photos in album